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ranklist paperranklisttupian paihangpage

下载排行

Top 10 Top 30 Top 50 Top 100 简明模式 完整模式

中国手癣和足癣诊疗指南(科普版2022)

<正>手足癣是皮肤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为了使国内的皮肤科专业医生及基层医生更好更规范的诊治手足癣,国内医学真菌专家分别于2017年和2020年编写出版了中国手癣和足癣诊疗指南和“指南”的基层医生实践版,这两个指南对广大的皮肤科医生及全科医生均起到了非常好的临床指导作用。

2022 年 02 期 v.17 ;
[下载次数: 4,169 ] [被引频次: 30 ] [阅读次数: 267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中国甲真菌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

余进;朱红梅;

<正>由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共同组织专家组成“甲真菌病指南专家工作组”,对2015年版指南进行了补充和修订,制定了2021年版中国甲真菌病诊疗指南。

2022 年 01 期 v.17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0YFC2005401); 全军“十二五”课题(BWS12J028)
[下载次数: 4,018 ] [被引频次: 38 ] [阅读次数: 426 ] HTML PDF 引用本文

隐球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

温海;

2010 年 02 期 v.5 ;
[下载次数: 3,570 ] [被引频次: 339 ] [阅读次数: 144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手癣和足癣诊疗指南(2017修订版)

<正>2012版手癣和足癣诊疗指南发表已5年,该指南为全国皮肤科医生在手足癣的诊治中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和指导,应国内专家和学者的要求,经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真菌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真菌学亚专业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真菌学组部分专家依据近年来该领域新的研究进展和新的临床证据,经反复讨论和修改,将2012版手癣和足癣诊疗指南修订成文如下,供国内同行参考。参加本指

2017 年 06 期 v.12 ;
[下载次数: 2,930 ] [被引频次: 56 ] [阅读次数: 148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中国手癣和足癣诊疗指南(基层实践版2020)

<正>2017版中国手癣和足癣诊疗指南自发表以来,为全国广大皮肤科医生在手足癣的临床诊治方面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和指导。但基层医生尤其是全科医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对指南部分内容尚不能很好理解和熟练应用。如,指南的治疗部分,由于篇幅所限,具体用药方法或方案未能详细阐述。现应广大基层医生的要求,中国手癣和足癣诊疗指南专家工作组对新版手足癣诊疗指南的相关内容进行补充,并做部分解读,目的是使基层医生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本指南。但临床工作中如有无法解决的相关问题,请转诊专科医生。

2020 年 06 期 v.15 ;
[下载次数: 2,450 ] [被引频次: 23 ] [阅读次数: 115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中国甲真菌病诊疗指南(2015年版)

<正>由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共同组织专家组成"甲真菌病指南专家工作组",对2008版指南进行了认真补充和修订,制定了2015年版中国甲真菌病诊疗指南。参加制定本指南的顾问:吴绍熙、廖万清、金学洙;成员(按姓氏笔划排列):王爱平、李福秋、李若瑜、刘维达、吕雪莲、章强强、温海、潘炜华;秘书:余进;特邀审阅:郑岳臣、李春阳。

2015 年 02 期 v.10 ;
[下载次数: 2,441 ] [被引频次: 93 ] [阅读次数: 313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中国体癣和股癣诊疗指南(2018修订版)

吕雪莲;

<正>1定义体癣(tinea corporis)指发生于除头皮、毛发、掌跖和甲板以外的浅表部位的皮肤癣菌感染。股癣(tinea cruris)则特指发生于腹股沟、会阴部、肛周和臀部的皮肤癣菌感染,属于特殊部位的体癣[1]。2病原学与易感因素体股癣的致病真菌为皮肤癣菌,共同的特点是亲角质。皮肤癣菌约有40余种,其中可引起人或动物致病的约有20余种。国内各地区及不同医院

2019 年 01 期 v.14 ;
[下载次数: 2,138 ] [被引频次: 22 ] [阅读次数: 146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一种适用于PCR反应的酵母菌、无绿藻及丝状真菌DNA提取方法

刘素玲;冉玉平;曾蔚;张浩;代亚玲;李明远;贾文祥;

目的介绍一种从酵母、无绿藻及丝状真菌中提取DNA以用于PCR反应的方法。方法所用菌种包括临床分离的未知菌株和保藏菌株共23株:未知酵母菌(5株)、真皮毛孢子菌(1株)、糠秕马拉色菌(1株)、季也蒙念珠菌(5株)、未知丝状真菌(6株)、无绿藻(1株)、烟曲霉(2株)、拟青霉菌(1株)、茎点霉(1株)。用溶细胞酶(lyticase)结合Biospin真菌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基因组DNA,A260/A280检测纯度并计算质量浓度,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扩增真菌核糖体基因(rDNA)内转录间区ITS基因,经PCR扩增检验所提取的DNA质量。结果成功提取所有23株真菌基因组DNA,其纯度及质量浓度能满足PCR反应的要求。结论用溶细胞酶结合Biospin真菌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从酵母菌、无绿藻及丝状真菌提取的DNA可用于PCR反应。

2006 年 06 期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570095).
[下载次数: 2,122 ] [被引频次: 40 ] [阅读次数: 46 ] HTML PDF 引用本文

肠道微生态与肠道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岳宏宇;丛春莉;李艳梅;

<正>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发现,肠道微生态(intestinal microecology)与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精神疾病、代谢综合征、过敏性疾病、肿瘤等关系密切。本文将综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对肠道微生态与肠道疾病的关系做一综述。1 肠道微生态的概述肠道微生态是由肠道菌群及其肠道环境构成,肠道菌群包括至少100万亿个细菌,是人体细胞总数的10倍,分属1000多个种,平均重达2 kg。人体肠道菌群按来源分类,可

2020 年 04 期 v.15 ;
[下载次数: 2,002 ] [被引频次: 28 ] [阅读次数: 86 ] HTML PDF 引用本文

白念珠菌感染现状及抗真菌药物研究进展

张欠欠;罗传玉;陈嘉琪;封小川;

<正>念珠菌病主要是由白念珠菌(Canidia albicans)引起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感染,临床症状错综复杂、急缓不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临床常用的系统抗真菌药物主要包括三唑类、多烯类和棘白菌素类等,由于其毒性及耐药现象的日趋严重,加之近年来广谱抗菌药物、化疗药物、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器官移植术的大量开展以及免疫缺陷类疾病患病率的上升,导致白念珠菌感染病例急剧增加,上述抗真菌药物已无法满足临床需求。因此,

2021 年 05 期 v.16 ; 省科技厅社会发展项目(2021SF-230); 校级科研项目(YDY2019-32); 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YCX201981)
[下载次数: 1,906 ] [被引频次: 23 ] [阅读次数: 12 ] HTML PDF 引用本文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
检 索 高级检索